“画本”情缘-凯发k8网

您好,欢迎访问广安市政协网站!
您的位置: 凯发k8网首页  —  政协艺苑  —  “画本”情缘
“画本”情缘
作者:夏兴初 来源:地联委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8日 点击数:


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没有电视,最好的玩艺儿就是小人书了。小人书,就是常说的画本,只有普通书的一半大,64开本、铅字印刷、图文并茂,精美的绘画配上几句简短的文字,讲述着无数个新奇的故事,让我深深陶醉。

我拥有第一本画本是1979年,那时我在读小学二年级。一天,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宣布考试成绩,我得了第一名。随后,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笑眯眯奖给我一本画本,说是他儿子留下来的。记得那本画本叫《敌后武工队》。长大以后,每当看电视连续剧《敌后武工队》,画本《敌后武工队》的图画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从那以后,我对画本十分着迷。手中捧读着画本,让我忘记了时间,听不见母亲吃饭的呼唤,感觉不到父亲扯着耳朵的疼痛。那稚气的目光追随着一本本画本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常常旁若无人地如醉似痴。在当年那些画本演绎的世界里,故事的内容早已不再记得,书名却记忆至今。《阿凡提》《大闹天宫》《鸡毛信》《小兵张嘎》《地道战》《西游记》《水浒传》……几乎每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在画本里都能找到它的翻版。

现在看来,小时候看画本是我阅读的开始,让我知晓了许多文学名著,慢慢对文学生出了热爱。从小学到初中,语文一直是我的最爱。读师范时,我特别喜欢品读《文选》里的文学作品,使我不知不觉爱上了写作。

  画本虽好,却不能常有。虽然一本画本只要几分或者一二毛钱,但身处农村、衣食两难的父母,是没有“闲钱”为我买这些奢侈品的。全家五口人,靠父母种庄稼、养几只鸡生活,家里有时连买盐巴的钱也没有。很多时候,我就去山上打柴到集市上去卖。辛苦换来的几毛钱,总会被我快乐地投放在乡场上的新华书店里,换回渴望已久的画本。我捏着汗津津的几毛钱,趴在齐肩高的柜台上,踮起脚尖,伸着长长的脖子,让新华书店的阿姨不厌其烦地取出一本本画本放在柜台上。看着精美的封面,瞧瞧封底的定价,贪婪的眼睛一遍遍快速浏览每一本画本精美的内页,努力寻找着让我魂牵梦绕的宝贝。最后只得恋恋不舍地放下钱,捧走一本画本,留下许多遗憾。

拥有画本的日子是快乐的。每当买回一本画本,我总会如饥似渴地看完,然后在小伙伴们面前夸张地炫耀,等待他们和我互换。相互借阅画本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快乐和最苦恼的事,来之不易的画本是我的心爱之物,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它。为了一本被小伙伴不慎丢失或损坏的画本,我们相互不再理睬。有时,为了提醒借书人,避免自己的画本被遗忘或丢失,我会在封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后来不放心又写上“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甚至在书脊处作上特殊的记号。

  生活在慢慢变化。画本也从黑白变成彩色,从普通纸张变为压膜封面,价格也从几分钱涨到了几毛钱,我也从少年步入到成年。四十年过去了,我不仅家里有了自己的书房,就连办公室的文件柜也成了我的书柜,半面墙上竖着高高的书柜里,满是多年来收集的各种文学书籍和自己出版的作品,那淡淡的墨香,似乎总能让我看到儿时在书店里买画本的情景。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一杯茶、一盏灯、一张书桌,我常常会想,儿时的画本,不就是我文学旅途中一枚枚书签么?怀揣与画本结下的情缘,那些小小的画本和留下的片片记忆,将指引我坚定地写下去,推动我向着美好的文学梦想越走越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