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向,政之所往。一年来,市政协紧扣“人民政协为人民”这一导向,始终把“人民政协为人民”作为政协工作的生命线、最大政绩和价值追求,倾情履职聚人心暖民心。
在协商议政中服务为民
“要坚持人民立场,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切实用好协商手段,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市政协“四下基层”专题学习会上,市政协主席单木真动情地说。
“商”以求同聚众智,“协”以成事促发展。针对影响广安可持续发展和群众满意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重要要求,主动聚焦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开展调研协商,组织县(市、区)政协与重庆毗邻地区政协开展森林防灭火等联合协商活动,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相关部门推动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针对广大群众切身体验较强的广安主城区“亮山亮水亮文化”和“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等文化旅游课题,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多次实地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协力助推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群众有所呼,政协有所应。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事关注事,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对全市慢性病医疗保障工作开展集中视察,推动全市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提高“两病”报销比例。组织委员视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动广大委员当好志愿者,协力党委政府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成风化俗。围绕“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开展调研,推动相关部门对广安主城区道路地砖损毁和窨井盖凹凸不平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对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层卫生人才招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噪声扰民治理、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脱贫村产业巩固发展等开展调研视察、召开协商会议、实施民主监督,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中服务为民
“要将全面发展政协协商民主的落脚点放在‘有事来协商’工作上,一如既往地坚持‘1234’工作机制,结合实际搞好创新,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安政协实践,让协商民主彰显更加鲜活的时代价值。”2023年6月26日,全市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会高质量召开。
为推动“有事来协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市政协制发深化“有事来协商”实施方案和评比办法,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编印典型案例书籍等形式,推动全市“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协商活动进一步常态化、协商成果进一步实效化。同时,将重心转移到补齐“县以下无政协组织、协商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短板上来,在广安经开区、川渝高竹新区建立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室,成立政协工作联络组,指导县(市、区)政协在乡镇(街道)、园区和村(社区)新建“委员工作室”44个、“协商议事室”168个。指导各县(市、区)政协打造各具特色的协商品牌,形成了全市政协系统“有事来协商”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年来,全市共开展小微协商46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700余条,解决民生问题520余个。邻水县政协、华蓥市政协和6个协商平台、7名同志分别被省政协表彰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在下沉基层中服务为民
“委员下基层开展工作的形式非常好,打通了委员履职‘最后一公里’,我们也可以因此更加精准地将群众的诉求通过社情民意、提案等形式反映出来。”在开展委员下沉基层活动中,委员们纷纷为这一做法点赞。
2023年,市政协相继印发《关于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意见》《关于住广安市本级六届市政协委员下沉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构建“363”工作体系,坚持“阵地 机制”双轮驱动,推动1850余名省市县政协委员全部下沉村(社区)、园区,委员们结合“争做新时代小平家乡种树人”、打造“有事来协商”升级版等重要工作和活动,围绕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乡村全面振兴、耕地保护、医疗、就业、养老等内容,力所能及做好小微协商、宣讲政策、反映民意等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助推发展、捐资助学、促进和谐等先进委员典型。
一年来,委员累计捐款捐物85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3410余户,帮助解决经济发展、民生问题630余个,得到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有效体现了政协的优势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