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是我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增强同城融圈辨识度的重大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的重要经济任务。目标宏伟、催人奋进。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砥砺奋进,加快建设步伐,早日把“路线图”变成“实景图”,奋力谱写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崭新篇章。
一、准确理解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内涵
要准确理解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内涵,首先就要弄清消费的内涵。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不仅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还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消费是人与社会连接最常见的行为,发生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小到一饮一食,大到服务项目消费。
消费是与人类社会的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的,没有再生产过程,就没有社会产品,也就没有消费。因此,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产生之日起,人类就开始了对消费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前,关于消费的研究比较简单,处于支配地位的正统理论是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其要点是: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商品数量依价格的升降向反方向变动。恩格尔系数是他的理论中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他把消费看作是国民收入流通的基本形式之一。他认为,从全社会看,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在两部门的经济中,社会总需求等于消费和投资之和,从总需求中去掉投资支出,就是消费支出。凯恩斯在分析了消费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给消费理论增添了新的涵义。他认为,消费取决于一个人的当前收入。此后,各国经济学家对消费的决定因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会在其一生中,综合考虑消费和收入问题,消费取决于一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综合衡量。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过去的消费和周围人群的消费。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取决于他的长期的持久性的收入。这些理论家虽然观点不一,但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消费的决定因素,既有消费者的当前收入,也有消费者一生的收入和支出的综合衡量,既有消费者过去的消费和周围人群的消费,也有消费者长期的持久性的收入。
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了考虑这些决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资料的层次。经济学家认为,按照消费资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及人们消费它们的形式,消费资料可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三大类。生存资料是补偿劳动者必要劳动消耗所必需的消费资料,发展资料是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享受资料是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享乐需要的消费资料。这三大类中,生存资料是消费资料中基础性层次,其消费需求的弹性最小。人们只有在获得这一层次的消费之后,其消费需求才会向较高的层次延伸和发展。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三类消费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和扩大,某些原来属于发展或享受的资料会转化成生存资料。因此,三类资料的区分只能是相对的、历史的。它们在内容上既有很多交叉和相互关联的“结合部”,而且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我们只有在准确理解消费概念、消费的决定因素、作用和消费层次后,才能准确理解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内涵。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2022年8月11日《关于印发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渝府发〔2022〕37号)文件规定,重庆都市圈是指重庆市辖区内的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而广安市位于整个都市圈北部。文件提出,要用好渝西高铁、襄渝铁路,研究论证重庆渝北至四川广安的铁路项目,支持广安市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在这个文件中,首次提出了“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概念。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市对“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这一新定位逐渐有了清晰认识,并将之细化为消费副中心等四大副中心,对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内涵界定为:聚焦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功能性总部,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功能,发展县城骨干商圈,做强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的“一核多点”市域大商圈格局,打造重庆现代服务业功能外溢承接地。
二、我市目前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奋进目标不明晰。虽然我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目标,但还是一个概念性的模糊目标,没有具体的、能够量化的、可供操作的明晰目标。比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如何界定,在这一城市中要发展哪些“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一核多点”市域大商圈格局中,“一核”的定位是什么,要发展什么样的核心商圈;“多点”需要发展什么样的特色商圈,怎样与“一核”烘托,形成互相照应、互相补充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这些都需要准确定位,量化清晰,让全市人民可望可及。
二是消费政策不完善。消费政策覆盖面不够广泛,部分政策主要关注家电、汽车等大额消费品的补贴和促销,而对于一些日常消费品或服务行业的支持则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政策优惠力度有限,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例如,一些税收减免或补贴政策金额较小,无法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收费政策不简化,在同一个城区,一天内不同停车位都要收取停车费,给人重复收费之嫌。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程序繁琐等,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政策宣传不足,消费者对政策不了解或知之甚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商业设施不配套。商业设施的布局和规划不合理,有些地方商业设施过于集中,导致竞争过于激烈,而有些地方则缺乏必要的商业设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业设施的配套服务,如停车位、餐饮、休闲娱乐设施等配套滞后,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布点也不合理,距离用户居住地或工作地较远,给用户充电带来不便。
四是营商环境不优化。各地审批事项和程序减少后减负仍不明显、罚没收入占比较高、监管执法柔性不足、政务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主体活力,制约了消费潜力释放。据相关机构统计,我市的罚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较高,2021年罚没收入占比在全国排名靠前。
五是促销活动不促销。促销活动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折扣、满减等传统促销方式上,缺乏创新。促销活动覆盖面有限,一些促销活动只针对特定商品或特定消费群体,没有广泛覆盖整个消费市场,如发放消费券,多数地区只针对餐饮、零售行业。促销活动持续时间短暂,一些促销活动只持续几天或几周,时间过于短暂,消费者往往来不及参与或享受优惠就已经结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也影响了活动的整体效果。
六是消费能力不够高。我市劳动力外流较多,农村只剩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创收能力相对不强,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降低了整体消费能力,难以形成大型消费商圈。
三、我市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路径
第一,尽快明晰奋进目标。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主要是指消费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有些标准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部分省会和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地级市,是区域性的消费高地或者说是集聚区地方特色消费中心。我市要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聚焦的目标是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可以围绕“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新热点”四大维度,准确把握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之间的关系,聚焦构建商业消费活力圈、培育夜间经济生态圈等来细化奋进目标。充分发挥我市城市特色和小平故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集合文、旅、商、展、体等元素,通过拓展打造消费新场景、赋能孕育消费新模式、创新发展消费新业态、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动高品质消费新场景不断增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实现主城区新型消费引领本区域县(市、区)、辐射周边,打造具有广安特色的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城市。在拓展打造消费新场景方面,结合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的“一核多点”市域大商圈格局,增强中心城市高端时尚购物商圈、吾悦新印巷对周边消费的吸引力,提升中天国际、摩尔春天国际商业中心、金瑞国际等传统消费商圈辐射能力,加快打造若干个以高品质文教、体育、休闲消费为特色的特色商圈,形成一批特色商圈和地标性消费项目。聚焦夜间经济消费,完善“夜广安”地图,推出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跑等主题活动,打造多种夜间消费新场景,在夏秋季节适当延长商场、书店、影院等营业时间;持续打造社区便民生活圈,推动社区零售品牌连锁化发展,推进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鼓励便利店等社区商业搭载更多功能。在赋能孕育消费新模式方面,聚焦电子商务、鼓励即时消费、促进绿色低碳消费三大“新模式”,进一步鼓励商贸企业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即时消费,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多形式拓展“线上服务”“即时到家服务”等新模式;全链条聚焦绿色消费,加快实现商品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推行“互联网 回收”模式等。加强商旅文体融合、推动跨境电商新发展等方面创新消费新业态,从大力发展运动时尚消费、推动本地老字号创新发展、打造广安舌尖消费品牌、搭建消费活动新平台等方面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多措并举挖掘油菜花、梨花、李子花、玫瑰、樱花等特色消费节庆资源,聚焦“商、展、文、体、游、购、娱”,持续打响“广购好物”促销品牌,鼓励各县(市、区)发放消费券,多维度释放消费潜力。
第二,制定消费优惠措施。《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出台后,我市将迎来一波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高峰,这是促进消费升级换代、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大好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研究制定我市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配套措施,特别是汽车、家电、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措施,建立具有长期性、有效性、规范性、兼容性的消费长效机制,如减税降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大补贴力度、方便物流回收、补贴门市租金等,降低消费者负担。进一步健全日常消费品或服务行业的支持措施,尤其是夜间服务业的支持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信贷和融资渠道,鼓励消费者通过信贷方式购买大额商品或服务,如汽车、家电、旅游等。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主城区停车位收费措施,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方便。对需要长期在主城区停车的车辆,鼓励办理月票、季度票或者半年票等,分别进行不同幅度的收费优惠;对需要临时在主城区停车的车辆,实行“一天通”票,即一天内在主城区停车,只要在一个停车位交费后,在其它停车位互认,免于交费。
第三,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重要支撑,包括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要加大对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核心商圈和特色商圈尽快配套停车位、餐饮、休闲娱乐设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要正视我市大型商圈停车位不足,影响消费者购物,导致商圈中“商”越来越萧条、“圈”越来越缩小的现实问题,采取在附近修建立体车库或地下车库、开放附近单位或小区停车位、多挖潜规划停车位等方式,增加停车位。为鼓励群众购买新能源汽车,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强充电桩安装的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既让车主充电购物两不误,也方便乘客购物;要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地方国企或者民营企业在规划地点及时安装充电桩,确保所有新能源汽车有良好的充电体验。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消费服务。
第四,改善消费营商环境。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商家提供更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加强调休政策研究,争取省上支持,在我市探索试点平时每周休息1天、月底小长假的弹性休假制度,给消费者提供宽松的文旅消费时间,激发文旅消费热情。整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执法部门力量,鼓励联合执法,以减少执法频次,促进夜间消费市场繁荣。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维权效率。在坚守法律底线前提下,有温度执法,包容性支持,尽量按照下限进行罚款处理。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商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五,丰富促进消费活动。形式多元、覆盖面广、时间持久的促销活动是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重要载体。要举办多元化的促销活动,比如,汽车展、文化节、旅游推广周、体育赛事等,吸引消费者参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鼓励商家创新促销方式,扩大促销覆盖面,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推出个性化的促销方案,如定制服务、会员专享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渠道,与线下实体店结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物体验。为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搭建平台、提供资金补贴、匹配相应的购物券,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以延长促销活动时间,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促销活动,增强促销活动效果。
第六,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充分的就业、稳定的收入、完善的社保和良好的治安是决定建成重庆都市圈北部消费副中心的四大要素。要千方百计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供链,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以收入的提升促进消费能力提升。强化就业培训,让每个消费者都有一技之长,增强消费者的就业竞争能力,以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就业环境,确保消费者有稳定的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养老、医疗、失业、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增强消费信心,解除消费后顾之忧。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全市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加强基层社会治安治理,为消费者提供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为提升消费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要想办法尽快补齐产品和服务供给短板,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大力培育折扣零售业态,满足消费者消费左移产生的理性消费潮流需求,以激发消费热情。